2009年11月30日

《1Q84》REFERENCE


〔一九八四〕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如「新語」)、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箝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功能的「電幕」(telescreen)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國家大洋國只有一個政黨——英格蘭社會主義,按照新語,簡稱英社 (IngSoc)。社會也根據與黨的關係被分為核心黨員、外圍黨員和無產者三個階層。政府機構分為四個部門: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負責維護秩序,真理部負責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負責經濟。按照新語,分別簡稱為和部、愛部、真部、富部。
《一九八四》是一部政治寓言。生活在大洋國社會中層(外圍黨員)的真部紀錄司職員溫斯頓對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Big Brother)產生懷疑,並與另一位外圍黨員裘利亞產生感情,因而成為思想犯,在經歷了專門負責內部清洗的「友愛部」的思想改造之後成為「思想純潔者」,自願被處死。
《一九八四》被廣泛認為是歐威爾的代表作,不僅文中的思想在西方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其中的語言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歐威爾在本文創造的一些新詞,例如「犯罪思想」(thoughtcrime)、「新語」(newspeak)、「雙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犯罪停止(crimestop)等已收進詞典。

reference: 《一九八四》at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9%9D%E5%85%AB%E5%9B%9B
---------------------------------------------------------------------------------------------------

〔新語〕

新語或新話(英語:Newspeak)是喬治·奧威爾小說《一九八四》中設想的新人工語言,是大洋國的官方語言,被形容為「世界唯一會逐年減少詞彙的語言」。
奧威爾在小說的附錄,解釋過新語的原則:新語建基於英語,但大量詞彙及文法被簡化、取代或取消,例如「好」(good)是指「喜歡老大哥」(to love Big Brother),而「壞」(bad)則已被「不好」(ungood)取代,結果,削弱人用不同方式及語句表達意見的能力,無法說出「老大哥是壞的」(Big Brother is bad),只能說「老大哥是不好的」(Big Brother is ungood)。這符合英格蘭社會主義(英社)的意旨,因為極權主義政府不會喜歡人有與政府不一致的思想或言論(犯罪思想,crimethink),因為表達自由、革命等概念的詞語,都已刪除。
相對新語,原有的英語稱為「舊語」(Oldspeak)。依照計劃,會在2050年之前被完全取代。
新語的基礎是刪除語言的多變及模糊,餘下簡單的二分法:冷(cold)或不冷(uncold)而沒有溫暖(warm)、明亮(light)或不明亮(unlight)而沒有黑暗(dark)、好思想(goodthink)或思想罪行(crimethink)。新語的另一目標是使減少詞語的音節及使音節更加短促,例如思想警察(thinkpol)把兩音節的 police 縮略成單音節 pol、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簡化成 Minitrue,讓人們不需在語言上作深入思考(鴨語 duckspeak,像鴨一樣地說話)。理想的新語是使詞彙越來越少,字典則越來越薄。
同時,用作比較修飾的詞語亦作簡化,例如優異(better)變成更好(gooder)、首選(best)變成最好(goodest);great 變成「加好」(plusgood)、「出色」(excellent) 或者 「了不起」(splendid) 變成雙加好(doubleplusgood)。新話的最終目標甚至是使簡單二分法變成單一的「是」(yes):無論回答任何問題,人們將會條件反射地回答一個順從的「是」。

reference: 《新語》at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AA%9E_(%E4%B8%80%E4%B9%9D%E5%85%AB%E5%9B%9B)
---------------------------------------------------------------------------------------------------

〔世界語〕

世界語(Esperanto)是最為廣泛使用的人工語言。波蘭眼科醫生柴門霍夫(Łazarz Ludwik Zamenhof)在對其進行了十年的創作工作後於1887年創立了這個語言的基礎。世界語的命名來自於Doktoro Esperanto(希望者醫師)[2],這是柴門霍夫第一次出版《第一本書》(Unua Libro)時所使用的筆名。世界語的定位是國際輔助語言,不是用來代替世界上已經存在的語言。柴門霍夫的目標是創立一種簡單易學而靈活的語言,一種普世的第二語言,用來促進世界和平及國際了解。現在一些世界語者仍然抱著這樣的期望,但大多數的人只是想用它來與外國人打交道以及了解其它的國家和文化。今天,以世界語為母語的人士約1000人[3] 。能流利使用的人估計十萬到兩百萬人。

reference: 《世界語》at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8%96%E7%95%8C%E8%AA%9E
---------------------------------------------------------------------------------------------------

沒有留言: